近些年,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長江水域生態建設。2019年長江禁捕退捕工作啟動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明確提出,推動、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十四五”規劃建議指出,加強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濕地生態保護治理,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為解決長江生態環境惡化、生物資源衰退等諸多問題,我國通過借鑒以海洋牧場治理海洋生態問題的成功模式,逐漸在長江水域開展淡水牧場建設。
淡水牧場是基于生態學原理,充分利用自然生產力,運用現代工程技術和管理模式,通過生境修復和人工增殖,在適宜的淡水水域構建的兼具環境保護、資源養護和漁業持續產出功能的生態系統。
近日在對長江生態系統保護和漁業資源恢復的工作中,長江油溪段開展淡水牧場建設,進行人工魚礁投放,系長江上游首次投放的新型人工魚礁。這種新型人工魚礁鋼筋混凝土來做的,每個魚礁由三塊板子組成。呈三角柱形狀,每一面有大小不統一的5個孔,大約長60厘米、高30余厘米。據現場人員介紹,魚礁上面大小不一的孔,魚苗和小魚可以游來游去,而大魚就不行。這樣,大魚就吃不到剛孵化出來的小魚苗。小魚兒也可以在魚礁周圍歡快的棲息、生長,魚礁就成了它們的“保護傘”。這種人工魚礁下水后,增加礁體跟江水的接觸面,有利于微生物、藻類附著生長,部分魚類就會將卵產在上面,相當于給這些魚卵建起一個安穩的“豪華房”,這些魚卵孵化出來后,這些人工魚礁又成為它們的“水底樂園”。
截至目前,長江上游保護區共投放了1500余平方米,加上7萬余平方米魚巢,充分滿足各種魚類的生長繁殖。(來自海洋牧場MRA)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 Copyright ? 2008-2009 ICP備案號:粵ICP備xxxxxxxx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