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廣東省創新驅動發展大會在廣州召開,對獲得2015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的先進單位和個人進行了表彰。由農業部南海漁業資源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聯合廣東省海洋與漁業技術推廣總站、珠海市斗門區長豐水產種苗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完成的《斑節對蝦遺傳育種研究及新品種推廣應用》獲得2015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該成果第一完成人、南海所所長、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江世貴研究員代表項目團隊上臺領獎。
該項目緊密結合漁業產業發展需求,經多年攻關,在斑節對蝦遺傳育種及其關鍵技術上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主要創新成果包括:一是通過系統開展斑節對蝦遺傳基礎研究,發現并篩選出可資利用的遺傳育種材料,初步解析了種質與性狀優勢相關關系;批量發掘了微衛星序列、功能基因,構建了高密度遺傳圖譜,從分子水平加深了斑節對蝦遺傳基礎的認識,為斑節對蝦種質利用和育種提供理論依據;二是建立了斑節對蝦遺傳育種的技術體系、遺傳參數評估方法和生長相關性狀遺傳力評估模型,闡明了斑節對蝦生長相關性狀遺傳力及斑節對蝦體長等性狀對體重的影響效果;三是培育出第一個斑節對蝦人工選育的新品種“南海1號”和一批新品系,并獲準推廣養殖;新品種的生長速度比未經選育的生長速度提高了21.6%-24.4%;新品系其生長速度比未選育的提高了16.97%, 96小時的高氨氮脅迫成活率提高了15.49%。此外還篩選獲得多個選育潛力的品系和綜合性狀優良的家系。通過新品種的推廣及新品系的中試示范,產生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為廣東乃至南海三省區漁業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