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項目評審結果。農業農村部南海漁業資源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張殿昌研究員牽頭申報的環境與生態領域重點項目《卵形鯧鲹種質資源挖掘與重要經濟性狀分子解析》獲得立項資助,將通過聚焦南海漁業發展中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相關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助推南海漁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提升。
卵形鯧鲹(Trachinotus ovatus)是我國發展深遠海養殖、拓展養殖空間的首選戰略品種,具有生長快、品質優、養殖全程可攝食配合飼料等特點,目前年產量已突破15萬噸。近年來,刺激隱核蟲感染、海區局部區域低氧脅迫等生物、非生物因素的影響常導致卵形鯧鲹大規模死亡,引起巨大的經濟損失,成為制約卵形鯧鲹養殖產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因此,選育高效優質、多抗、適宜高海況條件下養殖的卵形鯧鲹新品種(系),對轉變養殖模式、拓展養殖空間、提高養殖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關于卵形鯧鲹生長、抗病和抗逆等重要經濟性狀遺傳基礎研究薄弱和育種新材料匱乏,成為限制該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通過此次重點項目立項實施,解析卵形鯧鲹重要經濟性狀遺傳基礎,創制具有優良性狀的新種質,將有效破解當前卵形鯧鲹水產養殖產業困境,同時也為卵形鯧鲹良種選育提供新的思路和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