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農業農村部南海漁業資源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李純厚研究團隊對微藻生物質能源高值化利用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Evaluation of bioethanol and biodiesel production from Scenedesmus obliquus grown in biodiesel waste glycerol: A sequential integrated route for enhanced energy recovery”為題發表在《能源轉化和管理》(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JCR 1區TOP,IF=7.181)(徐姍楠副研究員為論文第一作者)。該研究工作與江蘇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埃及坦塔大學科學學院等合作完成,得到國家自然基金(51676091)、廣東省公益研究與能力建設專項(2014A020217008)、農業農村部財政項目(NFZX2018)等資助。
微藻具有較強的異養和混養能力,光合效率高、繁殖速度快、環境適應能力強、氮磷處理速率高、可調控及易與其他工程技術集成等優點,利用廢水培養微藻可同時實現廢水凈化、營養物質的回收利用和生產高值微藻生物質液體燃料等多重目的。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評估了斜生柵藻(Scenedesmus obliquus)在油脂提取和發酵的連續過程中生物柴油和生物乙醇生產的能量回收,認為培養條件、脂質提取和生物質預處理是微藻生產液體生物燃料的重要因素。斜生柵藻在富含不同濃度廢甘油的人工廢水中生長,顯著提高了脂質和碳水化合物的積累。同時對微藻生物質生產液體燃料的7種轉化途徑的能量輸出機制進行研究。結果表明,生物柴油和生物乙醇的最高產量為127.1 mg·g?1 dw和0.558 g·g?1 dw,生物乙醇生產率最大提高了32.3%,總能量輸出21.4 GJ·t-1,能量轉化效率為62.9%。該研究為今后實現養殖廢水再利用、提高藻類生物質能源的轉化效率和制備液體燃料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論依據。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enconman.2019.111907

圖示斜生柵藻在人工廢水(A)中、脂質提取后的斜生柵藻在人工廢水(B)中以及脂質提取后的斜生柵藻在添加廢甘油的人工廢水(C)中的生物乙醇產量與產率的時間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