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進一步促進我國與東盟國家在海洋與漁業方面的交流合作,將中國先進海洋漁業技術和管理經驗輸出給東盟國家,12月13日至19日,重點實驗室主辦的“中國—東盟現代海洋漁業技術培訓班”在深圳試驗基地成功舉辦。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漁業發展處副處長鄭鐘燦,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劉英杰,南海水產研究所所長江世貴、重點實驗室主任李純厚等出席開班式,共有來自中緬兩國科研院校、水產企業學員共53人參加了培訓。
此次培訓班是廣東省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申報獲批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支持的“中國—東盟現代海洋漁業技術合作及產業化開發示范項目”重要活動之一。江世貴所長在培訓班上致辭,表示希望參加培訓的緬甸學員,通過苗種繁育、養殖、病害防控、營養飼料以及水產品加工等技術培訓,可以積極參與、實地考察廣東海洋漁業發展情況,提高中緬兩國漁業技術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對緬甸的漁業發展及國際合作有所幫助。劉英杰副院長在致辭中強調,作為世界水產養殖大國,中國漁業經過多年發展,不僅積累了很多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經驗,還有一大批具有實際生產技術的從業人員,具備了幫助東盟國家發展水產養殖的物質、技術和人才基礎,今后將按照相關合作計劃,推選出簡潔、可操作的高效益水產養殖模式,讓東盟國家養殖戶受益。
重點實驗室為做好此次培訓進行了充分準備,安排了課堂教學、現場教學等培訓環節。課堂教學注重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精心設計課程并制作圖文并茂的中英文教材,通過讓參訓學員與來自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廣東省漁業種質保護中心、中國海洋大學等科研院校專家進行面對面交流,全面學習了苗種繁育、養殖、病害防控、營養飼料以及水產品加工等理論知識。在現場教學中,安排了緬方急需的苗種繁殖技術等實操,并通過與12家中國企業交流對接,實地了解了中國石斑魚工廠化養殖、鱸魚池塘集約化養殖、飼料生產、水產品加工與貿易等技術,取得了良好培訓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