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與產業需求對接,推進科地科企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模式合作,使科技成果最大程度轉化為效益和現實生產力,助力地方漁業經濟發展,10月23日,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主辦、農業農村部南海漁業資源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珠海)協辦的“2018年南海水產研究所成果轉化對接會暨漁病醫院揭牌儀式”在珠海成功舉行。南海所副所長、重點實驗室主任李純厚研究員,廣東省水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顏遠義,珠海市斗門區區委常委、斗門生態農業園管委會主任黃進出席活動并致辭。來自珠三角地區的海洋與漁業主管部門、科研與推廣單位以及企業代表等50多人參加了活動。
李純厚研究員表示,重點實驗室近年來通過加大優良品種、先進技術和專利的轉化推廣力度,實現了以品種為主線,組裝集成育、繁、養技術與裝備的一體式技術模式完整輸出,并借助平臺與企業對接,對企業生產起到了指導性作用和貢獻。隨后,南海所成果轉化處處長翁雄對全所基本情況、亮點成果、科技成果優勢及所企合作方式等進行了全面介紹。重點實驗室張殿昌、董宏標、馮娟、吳燕燕、楊鏗等5位專家對南海所斑節對蝦新品種“南海1號”與“南海2號”、卵形鯧鲹優質大規格苗種培育、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水產養殖常見病害防控、大宗水產品加工與質量安全、活性酵素應用等相關關鍵技術、實用技術及產品進行了重點推介。
在活動現場,重點實驗室分別與珠海德洋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廣州海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舉行簽約儀式,并為珠海德洋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廣州海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市斗門區長豐水產種苗科技有限公司授牌,3家企業正式成為重點實驗室在優質種苗繁育、智能設備、生態養殖等方面的科技成果轉化基地(2018-2021年)。珠海德洋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廣州海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等2家企業作為典型合作企業發言。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漁病醫院(珠海)在現場揭牌成立。漁病醫院(珠海)負責人王江勇研究員對醫院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并現場視頻連線進行展示。該醫院位于南海水產研究所珠海試驗基地,總占地面積約108畝,建筑面積1200余平方米,主要從事海水養殖魚、蝦、貝類重大疫病流行病學、免疫機理及免疫防治研究,以及主要病原診斷、快速檢測方法、疫苗的開發與研制等應用技術研究。現擁有副研究員以上職稱7人,執業漁醫3人。目前,該醫院免費對養殖戶開展部分漁病檢測、診斷及培訓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