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組織專家,對在海南陵水開展的圓燕魚人工繁育技術研究工作進行了現場驗收,認為重點實驗室張殿昌研究員團隊通過系統開展圓燕魚活體種質資源保存、親魚培育催產、苗種繁育等研究,成功突破圓燕魚人工繁育技術難關,為加強圓燕魚種質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水產養殖品種結構調整等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圓燕魚屬熱帶地區近岸生活的海水魚類,幼魚體態優美,可作為觀賞魚,成魚可食用,肉質鮮美,經濟價值高。目前市場上對圓燕魚苗種需求量日益增大,但由于過度捕撈和人工育苗技術不成熟,苗種市場供給量有限,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嚴重制約了圓燕魚養殖產業健康持續發展。重點實驗室近年來堅持開展圓燕魚人工繁育技術研究,致力于解決制約該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并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進展和亮點。
驗收專家通過聽取研究匯報、查看現場設施、查閱育苗記錄、現場抽樣計數和測量等形式,對圓燕魚人工繁育技術研究工作進行了全面驗收。結果顯示,重點實驗室構建了圓燕魚活體種質資源庫,建立了圓燕魚高效親魚培育及催產技術,獲得了優質受精卵5kg,其中利用35g受精卵進行孵化,獲得初孵仔魚2.65萬尾,孵化率為94.6%;確定了苗種培育階段的輪蟲、豐年蟲和人工配合飼料的投喂時間和餌料密度,進行了苗種培育水質參數的調控,優化了苗種培育操作流程,建立了圓燕魚苗種工廠化培育技術體系,開展了圓燕魚苗種工廠化培育工作,經過44天培育,共獲得健康圓燕魚苗種1.58萬尾,體長為2.5-4.1cm,苗種培育成活率為5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