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30日,南海所組織專家,對重點實驗室科研人員張家松團隊在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秋竹村開展的凡納濱對蝦工廠化養殖進行現場實收測產驗收。驗收專家組由來自廈門大學、集美大學、福建省水產研究所等單位的專家組成。
重點實驗室開展的凡納濱對蝦示范點養殖池為閑置大黃魚育苗池,共80口,平均面積25平方/口,養殖水體2000立方。養殖池內采用重點實驗室自主設計的陣列式立體布氣系統,保證均勻高強度增氧;池內懸掛篩絹網,構建形成人工基質;采用二級接力養殖模式,保證常年連續養殖,提高土地利用率;第一級放養密度4000~5000尾/平方,養殖30天后轉入第二級養殖,放養密度600~700尾/平米,養殖至上市;期間運用生物絮團技術維護水質,養殖前期50天不換水,養殖后期日換水量不足5%。養殖全程拌喂芽孢桿菌和乳酸菌等微生態制劑,無抗生素使用。驗收專家組現場進行了實收測試,結果表明:經100天養殖,凡納濱對蝦平均體長10.29cm,平均體重12.33g,單位產量7.05kg/m2,成活率89%。
截至本批測產,該示范點已連續成功養成4批,隨著養殖系統與工藝的不斷優化完善,養殖效果亦逐批提高。目前,該模式已在當地獲得認可,帶動周邊養殖水體超過1.4萬立方,為粵閩地區閑置育苗池有效利用提供了新思路與新模式。
